在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新能源、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轴承铸造行业水平明显得到了提高。轴承铸造行业在传统市场稳步前进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甚至是过去被忽略的边缘市场也得到了开发。国内轴承铸造产业肩负着我国高端装备国产化的重要使命,在“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我国的轴承铸造行业制定了行业发展的规划,制订了以项目和出口两驾马车拉动国内轴承铸造行业的发展的方针。
根据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高铁将迎来建设高峰,2011年全国铁路计划基建投资7000亿元人民币,为整个高铁设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42条高铁客运专线,总里程将超过1.3万公里,这对动车组将形成800列的新增需求,到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将达1.8万公里,为我国高铁轴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三年我国高铁轴承市场将超过20亿元。调查发现,作为高铁基础零配件的高速列车轴承领域,却是瑞典SKF、德国FAG、日本NTN等国际巨头在牢牢占据着中国的市场。
轴承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零部件,目前轿车、高铁、风电、精密机床主轴配套轴承等高端轴承一直是中国轴承行业的软肋,长期依靠进口。由于我国轴承工业发展跟不上,强力拉动了轴承的进口。如在高速铁路的大发展中,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用轴承全部为进口,国内目前能满足只是160公里左右的机车轴承。
虽然少部份国内企业可以铸造时速200公里级别的动车轴承,但相关采购部门还是会采用进口部件,我国高端轴承领域前景堪忧。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日前在洛阳组织召开了由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验收会。来自中国南车集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评审,专家组认为课题完成了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专家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专家指出,课题为解决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用轴承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展了轴承的结构优化设计、仿真分析、表面应力分布与寿命关系、失效机理、试验测试、热处理工艺、批产工艺及智能轴承传感器集成与匹配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完成了250km/h以上高速铁路轴承及100km/h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其中高速铁路轴承产品最高性能试验转速420km/h,耐久性试验达到80万km,样品已通过国家轴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等机构检测;开发了时速550km/h的高速铁路轴承动态性能试验机,完成了高速铁路轴承的性能试验和耐久性对比试验,以及智能轴承匹配性能试验。
据轴研科技公司人员介绍,该课题在高速铁路轴承研究上首次采取产学研用结合,联合攻关。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刚体模型和柔性体模型的静动力学结构分析,大尺寸、特宽系列轴承套圈锻造工艺,轴承套圈渗碳工艺以及热处理变形控制,成对轴承组配,轴承性能退化的可靠性评估等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在智能轴承基于瞬时速度的信号处理与分析、智能轴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方面有创新。申请专利22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发表学术论文23篇;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培养博士生3名,研究生7名。同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成了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轴承中试基地。轴研科技公司梁波董事长表示要再接再厉,早日实现国产高速铁路轴承应用。